从数据显示我国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连年增长,由234.4万人增加到414.3万人,增长了80%;毕业生人数由53.5万人增加到115.2万人,增长了1.2倍。
尽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,但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。由此,近年来,“技工荒”成为不少沿海城市面临的新问题。
《深圳商报》今年1月7日的报道指出,深圳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仅2000余人,占全市技术工人总量的0.14%。而深圳每年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为3万人,缺口高达九成。据深圳市职业介绍中心的数据显示,仅2010年的8月,深圳技术工人岗位缺口就达8500多个。
另据《青岛日报》今年1月26日报道,据不完全统计,“十一五”末,青岛市技术工人需求总量为60万人,缺口将达17万;高级技师需求量为1.7万人,缺口1.2万;高级工需求是8.7万人,缺口5.7万。
《福州日报》去年4月的一则报道指出,在一场招聘会上,某公司收到的简历寥寥无几,虽然该公司为一般技术工人给出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,高级技术工的工资可超过7000元。 但公司主要制作的是绿化工具,机械设备都从国外进口,技术先进,目前福州没有技校能培训出能立即上岗的学生。
对于这一问题,北京大学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宇表示,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技校不太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,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。“技工教育的主要目的,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。只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,技工教育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。”
近年来,技校与企业合作,成为技校学生就业乃至地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不少技校还发展出订单培养、合作办班、冠名培养、顶岗实习、就业对接等与企业的合作模式,成为企业的人力储备库。
据《哈尔滨日报》去年12月29日报道,哈尔滨市各技工院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,当年共培养高技能人才15240人,其中技师、高级技师6578人,应届毕业生达到98.7%以上的高就业率。
报道指出,不少学校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不断探索合作模式,校企合作由顶岗实习为主向教学过程延伸,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,把学校所教、学生所学、企业所用三个方面紧密结合。校企合作的深化,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,促进了哈尔滨市技校生的高就业率。
《河南商报》去年9月的报道指出,富士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与郑州商业技师学院达成意向,投资800万元在该校建设机加工生产实训中心。郑州商业技师学院院长孟庆岭说,现在的情况是,企业用工有压力,明显感觉人手不够。目前,该校2011年至2013年各年度毕业生的企业预订率达90.3%。这跟前两年学校普遍反映的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。
陈宇表示,技校与企业的合作,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,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模式。校企合作能有效地实现技校生的就业与市场对接,缩短技校生的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的差距。
“完善中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,亟待校企结合,但校企结合中,也存在‘学校热、企业冷’的现实难题。校企合作实际上也是双方各自利益的博弈,企业如果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得期望的回报,它就一定会积极参与进来。”陈宇说。
为此,有网友指出,当前愈演愈烈的“技工荒”,或可成为技校与企业深入合作的契机,推动更多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。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,谁先迈出这第一步。
据《青岛早报》2010年11月报道,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,高技能人才现在越来越稀缺,加上明年该公司的产量将大幅提升,他们急需招聘人才。因此,企业早早与青岛某技师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,打算通过定点招聘、定向培养的模式,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。
据报道,目前共有1205家企业报名加入广东技工院校“百校千企”校企合作平台。其中,世界500强企业66家,中国百强企业、知名企业49家,广东省重点企业、知名企业355家等。企业与学校按照“互惠互利、合作双赢、共同发展”的基本原则,达成合作意向3223个。
有学者指出,在“技工荒”的大背景下,企业应主动出击,联合技校共同培养人才,而不仅仅是守株待兔,独自悲叹人才难得。另一方面,政府也应发挥一定的引导和搭桥作用,并在鼓励技校与企业的合作上,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,同时加强对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,使校企合作达到技校和企业的“双赢”局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