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跳VS猎头找
大学毕业找工作时,Dean在多家招聘网站都注册了简历,这两年工作稳定也没去管它。为了跳槽,周末在家他又回到几家网站更新自己的简历,搜索适合自己的招聘岗位海投起来。一个做HR的朋友笑他太傻了,说:“你都是精英了,干嘛还自己投简历,快找猎头吧!”其实Dean的做法也没错,只是太局限了。一旦准备开始找工作,那么视野越宽机会就越多,除了招聘网站、猎头网站,微信朋友推荐也是好办法。
很多经理人在公司内部可能是“好员工”,但由于与外界缺乏联系,外面的猎头顾问或公司高管不认识自己,而丧失了很多好的机会。只有学会怎么样跟猎头打交道,与猎头顾问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,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抓住。许多猎头公司的网站都会接受简历, 在你投递简历之后就会有猎头跟你联络。不过如果你主动直接去找猎头本人, 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。猎头通常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人推荐的求职者, 所以你可以去找找以前的同事、合作伙伴、校友以及其他关系, 让他们向熟悉的猎头推荐你。
此外,职场精英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适当地展示自己,在相关行业经常集聚的地方适当地增加自己的曝光率,提升个人的品牌知名度。如参加行业的论坛,在专业杂志上偶尔发表专业文章,适当接受媒体的专访等,适当曝光将大大增加猎头公司找到你的概率。
如何选择跳槽时机?
据前程无忧的近期一项网上调查显示,尽管“金三银十”和“金三银九”的说法仍然存在,但近年来跳槽一族对跳槽时机的掌握明显已经灵活多了:超过一半(50.11%)的求职者认为何时跳槽并不重要,机会成熟了随时都可以行动,另外有8.37%的人则选择在竞争较少的招聘淡季反其道而行之。究竟是年后跳,还是年前跳呢?如果单纯从短期经济利益看,是该年后跳。可是将眼光放长了看,放到职业生涯发展上看,就要仔细斟酌了。当鱼和熊掌不能两全时,你只能视自己的竞争力、职业稀缺度、长期发展需要、红包对你生活的影响度等做出选择。有着多年猎头经验的J女士表示,有些企业会在一年的9、10月就开始做企业来年的发展战略。根据战略规划,这类企业往往在10月就开始大量招聘高管,这类企业往往不在乎年关这两三个月的低效益期。因为只有在这时候把人才吸引过来,经过培训和文化的认同过程,才能在来年春天大干一场。
跳槽之前先定位
职业规划专家指出,跳槽必须是在职业定位之后,通过职业顾问对自己的现状重新进行市场定位、行业定位、职位定位、薪酬定位,这样有目标、有方向去选择与自己“人岗匹配”的职位。否则要么你的能力高于新职位要求,感到资源被浪费想重新跳槽,要么职位要求高于你的能力,过不了试 用期很快被企业炒掉。
对新公司的了解非常重要,求职前,要先了解一下公司的规模、架构、背景、经营模式、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。此外,应聘企业的文化是否适合自己,比如华为的加班文化就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。
郭策提醒说,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有充分的准备,方能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!在跳槽之前的准备工作马虎不得,如:简历是否针对职位目标和职位信息,面试前的心理准备、物资准备、问题准备、研究准备、礼仪准备是否充分等。为了消除面试的紧张情绪,可以在家预演面试场景,回答几个标题面试问题,用手机视频拍摄下来,反复多练习几次,效果不错。
最失败的跳槽
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,随着技术手段的完善,“跳槽”变得更加便捷,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个人调整工作岗位的一种普遍现象。知名社交网站领英(LinkedIn)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一半以上的中国职场人士平均在职时间为34个月,相比美国的56个月几乎短了两年。然而跳槽频繁或失败,对企业对个人都会有很大损失。
有些人在职场显得不够成熟,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交流,自以为是,即使“跳了槽”,也难有大的发展,不可委以重任。有些人原来负责企业某方面的项目或有一定的“专长”,被其他企业以“小恩小惠”为诱饵而改弦易张,但这样得到利益并不会长久。更可恶的是有人为了某种私利出卖所在企业的利益,甚至内外勾结,将本企业的商业机密带给其他企业,以谋求职位或待遇,2011年前苹果员工Paul Devine出卖其机密信息,导致苹果亏损了240.9万美元。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例子。这样的人迟早会受到社会公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