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 年12月,甘肃省渭源县代课教师苏汉伟在和一年级娃娃合影后抹起眼泪。他每年只有在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的时候才会照次相,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和一年级娃娃合影,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。 郭省:一个群体生活境遇的缩影 至少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,像郭省一样的代课教师,仍将存在。他们能否得到应得的公正待遇,备受关注。 2010年年初,媒体报道刺痛了公众的心:代课教师清退工作进入最后阶段,这一在特殊时期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群体,将退出历史舞台。 尽管教育部很快作出回应,“未听说今年是清退全部代课教师的最后期限”,但每个人都明白:彻底退出的日子,终将到来。比如,陕西省教育厅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管理的通知》就要求,到2012年前,妥善清退完全省所有公办中小学中的代课人员。 代课教师最近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,缘于中新社对河北省蔚县代课教师郭省的连续报道。郭省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,今年39岁的他身高还不足1.2米,在蔚县宋家庄镇做代课教师20年。尽管他曾获得包括“蔚县十大杰出青年”在内的多项荣誉,尽管多家媒体曾对他进行报道,但他的身份仍是一名代课教师,每个月收入500多元,需要村民救济生活…… 郭省的境遇,是代课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由于教育投入不足,大量师范毕业生为了不当“穷教师”而各显神通,代课教师以低工资的“绝对优势”,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中流砥柱。据统计,当时农村有代课教师300多万名,占全国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1/3。 进入新世纪,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,教师工资有了保障,再加上大学扩招,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中小学就业。2001年《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》提出,“严格教师资格条件,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,逐步清退代课人员”。2006年3月,教育部表示“在较短的时间内,将把余下的44.8万名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”。 这几年,随着清退力度加大,大部分代课教师已挥泪告别学校和孩子。但在落后地区尤其边远山区,公办教师“下不去”、“留不住”的现象仍然存在。至少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,像郭省一样的代课教师,仍将存在。 他们能否得到应得的公正待遇,备受关注。 能给他们一份劳动合同吗? 按照法律,他们不仅应该得到劳动合同,而且很多人应该得到无固定期限合同。 能给他们一份劳动合同吗?这本不应成为问题。遗憾的是,在现实中,这恰恰成了大问题。 |